政治学概论第十四讲:民主与民主化

民主:概念与模式

民主概念

目的论定义:根据权威的来源和目的(来自人民的同意)程序性定义:权威产生的方式和程 序(选举)

两者都是对民主的界定。

  • 民主必须有制度的保障,符合民主的程序
  • 民主本身必须有限制,得到制约
  • 民主的程序要符合民主的目的,反之则是民粹

“不管对民主的定义多么复杂或多么精确,所有定义的根本之中存在一个人民的权力的观 念,或者指一种权力也许还有权威依赖于人民的情况。那种权力或者权威通常被认为是政 治性的,因此它常以人民主权的形式体现出来 — 人民作为最终的政治权威。”

权力和权威并不是一回事,现代国家最根本的权威是人民

罗伯特・达尔的观点

理想的民主:

  • 有效的参与
  • 平等的投票
  • 充分的知青
  • 对议程有最终的控制
  • 容纳所有的成年人

现实的民主:民主是关于政治的制度安排,某些人通过竞选人民的选票获得决策权。

戴蒙德:自由民主

“民主就是自由民主,民主必须使人民自由,而不是一批人压迫另一批人的手段”

民主是保障自由的手段 —— 自由民主制度

  • 不存在不对选举的官员负责的各方或其他人员保留的权力领域
  • 除了统治者垂直地对被统治者负责(经选举)外,还要求官职拥有者对其他平行的部分负 责任,以保证宪政、自由和法治;
  • 它包容广泛的条款以保障政治上的和市民的多元主义以及个人自由。

民主的模式

  • 古典民主
  • 自由民主:代议制
  • 一党制民主

民主转型

第一波民主化:1828-1926,33 个国家建立民主制度第一次回潮:1922-1942,22 个国家的民 主制度被颠覆第二波民主化:1943-1962,40 个国家建立民主制度第二次回 潮:1958-1975,22 个被颠覆第三波民主化:1974-1990 年代,33 个国家建立民主制度

转型:从威权制度向民主制度转变的过程

转型是以威权制度开始解体而启动的,其结果是某种形式的民主制度建立、或某种形式的威 权统治回归,或革命。

新旧转换中规则不确定,必定是艰难的过程。

过程一:自由化

当现任威权统治者,不管是为了什么理由,必须为了向个人与集体的权利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从而不得不修改自己定下来的规矩的时候,自由化就开始了。其诱因可能是民众的反抗,也 可能是统治阶级的自我觉醒。

自由化:对于个人或集体而言,不受国家或第三方随意或非法侵犯的有效保护的逐渐承认的 过程。

过程二:民主化

公民权的规则与程序应用到从前被其他规则统治着的政治制度中(暴力统治、传统习俗、精 英统治或官僚陋习),或者扩展至从前无法享受此种权利与义务的人们(不交税的人、文 盲、女人、未成年人、少数民族、外国)或者扩展到从前公民无法参与的领域与机构中(国 家机关、军事机构、政治组织、利益集团、企业、教育组织等等)。

民主化的条件

李普塞特:民主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而非因果性

民主制度一旦确立,几乎所有人的人均收入增长很快。人均收入 4000 美元以上的国家,民主 制度几乎肯定会存活下来。

民主巩固

亨廷顿:二次轮替考验,衡量民主制度是否能稳固的标准

  • 威权统治者能否和平地将权力移交给反对派
  • 反对派能否和平地将权力移交给旧威权统治者

民主巩固的条件

  • 在行为上,没有任何明显的政治集团尝试推翻民主政体,或者通过国内外的暴力来寻求国 家分裂
  • 在态度上,即使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,多数民众的主流舆论仍坚持民主是唯一的规 则,任何政治变革都应该依据民主程序来进行
  • 在宪政上,所有政治行为者都习惯依循既有的规则框架来处理国内的政治冲突